下载

产品评测|深度体验TT-1数字音频转盘:从入门到进阶的首选

2025.04.11

引言:

自三月发布以来,TT-1数字音频转盘已经成为了不少烧友与Hi-Fi新势力的共同选择。

8.8英寸触控屏、先锋设计语言、不断升级的MA Player智能数播系统、旗舰级交互界面、兼容全球主流流媒体协议、五种数字输出接口、双飞秒时钟加持……这款「Matrix Audio 矩声」匠心打造的数字转盘产品,从听觉到视觉,都为烧友们带来了全方位的崭新体验。

一起来看看资深烧友“强叔”,在深度体验和测评TT-1之后,有哪些犀利洞察。

(注:以下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强叔音乐堂”,已获得作者授权)

原文如下:

差不多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矩声推出了旗下首款全数字输出的设备,隶属于element元素序列的产品element S,当时强叔曾经强调过,element S的出现不仅是一款具备更加精细化分类的产品,它更是代表了多年来一直在音源领域进行耕耘的矩声,已经不满足高度集成一体化的设备,进而开始有向着更为细分和专业化的产品形态进行尝试。当时我也曾经做过预测,矩声未来应该会围绕着音源这一核心,有同样更具精细化的其他产品出现。

而后在去年的时候,矩声重磅发布了旗下M旗舰系列产品,并在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德国慕尼黑音响展上进行首发。这也是矩声向传统HiFi系统进发的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产品序列。包括了音频解码播放器、前级放大器和纯后级放大器。在整个产品的设计语言上也带来了全新的概念。更具棱角化的硬派造型与多点矩阵的排列概念都让矩声有了更加有标志性的设计风格。

今年伊始,矩声在刚刚结束上海国际耳机展上召开发布会,宣布发布了三款最新产品。在稍早一点的纽约Canjam展上,新品也有露出。一时间不管是展会现场的多个展台还是行业主流社交媒体账号,都是矩声新品的身影和介绍。而强叔在半个月之前也开始使用了这几款新品中我个人认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TT-1数字音频转盘。这半个多月的尝鲜体验下来,我感觉到从两年前的element S,到今天的TT-1,同样都是数字音频转盘,但我能明显感受到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跨越,我也将其称为这是矩声在产品层面和用户变化层面的双向进阶。

至于为何我将其称为是矩声产品与用户的双向进阶?下面我会随着开箱体验和图示一点点向大家解释。你们看看我说的是不是还有那么点道理。

01.jpg

02.jpg

纯白的包装盒体,配以之前元素系列即开始沿用的点状矩阵阵列图案。相较于之前元素系列包装所用的黑色主体背景色,白色的确带来更加清爽安定的观感。而正面右下角的MA标识为金色在与白色的搭配中也尽显高级之感。

03.jpg

侧边的小矩形方块贴纸是矩声包装设计的一个特点,内包装盒这个位置在外包装盒上是留了一个镂空位置的,不需要拆开外包装盒即可看到产品信息及产品序列号等等。

04.jpg

开启处依然是黑色的带有预设好虚线的矩声LOGO封贴。

05.jpg

开盖环节。为什么我在开箱时习惯将每一个步骤都在图片上表现出来呢?主要是因为有的厂家是在包装开箱设置上花了心思的。包括设置的区域环节还有位置角度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的展示,能够看出品牌在某些方面的预设、概念和想法。在掀开盒盖之后,最上面并不是之前矩声包装中会出现的硬质海绵垫,而是一张硬质纸壳作为隔离保护装置。

上一张图片简单的一张白色硬纸壳保护层可能会令您暂时感到疑惑,但是当把纸壳拿下之后您就明白了,一改之前的黑色泡沫嵌入保护方式,矩声目前更新了包装盒内保护机制。悬空包围的定制硬塑开幕,足够轻盈又能够在运输中保证优秀的撞击缓冲。中间空出来的部分装有标配电源线。

08.jpg

09.jpg

电源线之外,还有一把小型十字螺丝刀。既然配备了这个东西那必然是有用处的。至于什么用处往下看就能知道了。一个厚厚的白色信封,里面是说明书及一些附赠的贴纸和多个流媒体平台会员卡等等。

10.jpg

白色保护套内的TT-1本体,机壳上方已经若隐若现的矩声MA的LOGO和矩阵开孔就非常明确的展示出了去年的M旗舰系列设计语言。

11.jpg

将保护套取下,果然,小一号的旗舰机既视感,令我倏然兴奋起来。TT-1作为一款完全数字输出的转盘,在样貌上完全接近M旗舰系列。从这个角度来看,从视觉效果上就已经是一种直观的进阶了。

12.jpg

取出TT-1本体摆正,从正面审视的话不用多说,一整块屏幕就是它的全部。8.8吋的屏幕大小已经是同旗舰型号MS-1同等待遇了。

13.jpg

看背板的设计,依然非常规整。这里多说一句,我接触到过几乎矩声所有的机型,在背板区域的设计永远都是在紧凑与从容之间取得非常好的平衡值。就是你看着永远都是舒服的插口间隔距离。

14.jpg

左侧为数字输出端口区域。五种方式至少已经涵盖市面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用户使用场景。

15.jpg

右侧上方黑色的块状无线模块是之前在元素第二代产品中开始应用的,在美观性和信号强度之间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效果。Wi-Fi6规格能够带来优秀的无线连接体验。当然了如果想要追求最佳稳定的网络状态就可以使用下方的LAN连接。

LAN口左侧的双USB-A端口能够同时连接外部硬盘盒CD驱动器。LAN右侧的Trigger接口在现代台式HiFi设备上并不太常见了,但是在传统HiFi尤其影音设备上还是有着一定传统的。它主要用来触发激活与之连接的其他设备,Out和In代表可以同其他设备进行双向的触发激活。最右侧的电源输入插座旁边有接地设置,同时能清晰看到这部分区域预留出来了外接线性电源的拓展端口。

而这个预留的线电拓展端口,不得不令我猜测接下来很快矩声应该就会推出自己的线性电源产品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16.jpg

17.jpg

顶部的设计我在开箱伊始就曾经提及过了,现在来看一下这个属于矩声最新一代工业设计理念的造型概念。正中间镂空的MA矩声LOGO周围是大小深浅不同的圆孔。这些大小与深度各异的圆形孔洞以阵列的方式排布,就如同律动的节拍在平面上跳跃浮现。

18.jpg

19.jpg

顶板左右两侧分别是产品型号的标识和英文数字音频转盘的字样。从这也能看出来在顶板和正面屏幕连接的区域采用了小切面的设计。正可谓远看方方正正,细品处处巧思。

20.jpg

机身底部螺丝位均在明处,四颗圆形脚垫平衡稳固。正中偏前面板部分留有可拆卸小窗。

21.jpg

22.jpg

两个方向看侧面板,同样的新一代Matrix Design设计语言的圆孔阵列排布,加上矩声一直以来都做到非常优秀的材质工艺。虽然我们知道它只是一台定位进阶级的数字音频转盘,但是不得不说它所体现出来的产品气质已经来到了更加高阶的级别。虽然说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但是就是会带给你这样的直观感受。

23.jpg

24.jpg

其实明眼人都能够看出,矩声这次的TT-1是作为其品牌自身前代产品Element S的迭代进阶产品出现的,那么强叔直接将这两者拿来进行一下简单的比对。

矩声之前Element元素系列的所有产品,其实在体积上都是有别于传统HiFi台式设备的尺寸的。虽然这让矩声全系产品都体现出精致的造型及优雅的体态,但是作为优秀的音源产品,总是需要与其他品牌的台式设备进行搭配的。这种适配不仅是声音功能上的适配,还包括尺寸体积包括重量等等外观的适配。而作为一款数字播放前端,TT-1的正面几乎全尺寸屏幕已经让它成为当下这个时代毫无争议的首选形态。

25.jpg

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体验使用的环节了。撕下前面板的保护薄膜,通电。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在TT-1的正面面板和顶部包括背板区域都是没有电源开关键的,但是仔细看了一下正面面板左下角有了新的发现。

26.jpg

触控电源开关键,保证了巨大屏幕的完整性。

27.jpg

28.jpg

开机,屏幕依次出现矩声的品牌LOGO和MA Player的标识。MA Player是矩声独有的基于Linux开发的高解析音频播放操作系统,它既集成了强大的音频格式解码库实现几乎全格式各种采样率的解码,还能够自动引索音乐文件并构建音乐库。同时MA Player支持多种网络串流协议从Roon Ready、AirPlay、TIDAL Connect、Spotidy Connect到Audirvana、UPnP/DLNA,国内国外基本主流串流协议全覆盖。

而且MA Player还能提供丰富的流媒体在线音乐资源,通过与之搭配的MA Remote APP手机应用中集成的TIDAL、Qobuz、HIGHRESAUDIO和索尼精选、QQ音乐流媒体音乐服务进行播放,而且还集成了百度网盘等在线存储音频播放功能。目前最新的一代MA Player是联同去年推出的旗舰M系列产品开始搭载的。这次的TT-1,在设计理念上完全沿袭了旗舰M系列的诸多要素。所以其搭载的同样也是这版最新的操作系统。

29.jpg

30.jpg

最左侧部分是时间显示和一些状态显示的小图标比如目前能看到的无线网络状态显示,设置功能键也在这个区域。提醒下这个设置的图标,是可以触控直接进入设置菜单的。

31.jpg

同左侧竖条显示区域形成对应的是右侧,输入和输出通道单独拿出来便于操作这也是很多HiFi设备的习惯之一了。这里同样也是可以触控操作的。

32.jpg

进入设置菜单,依然还是默认英文菜单。

33.jpg

34.jpg

调整成中文菜单,九个功能设置图标。接下来我一一说一下。

35.jpg

完整的设备信息甚至还包括CPU温度和联网状态与固态硬盘连接状态等等。

36.jpg

选择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无线就搜网络输密码直连,有线支持到千兆。

37.jpg

当选择有线网络连接的时候,屏幕最左侧原本的无线图标就会被一个有线连接计算机的图标所取代。这些小细节都为矩声用户在使用其产品过程中带来不少的小乐趣。

38.jpg

点击机身存储图标,屏幕会出现一个简单图示告知底部具体安装SSD硬盘的位置。至于安装硬盘的事情下面我会专门说一下,这里先略过了。

39.jpg

恢复默认选项之中有几种不同级别的恢复设置如图所示。还是那句话,这都是细节啊。

40.jpg

41.jpg

固件更新选项同之前我介绍过的矩声产品相同,点进去会进行自检,根据提示引导一步步进行即可,无须赘述。

42.jpg

APP连接验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开启或者关闭,不过我建议一般用户除特殊情况下就设置成关闭即可。

43.jpg

技术支持选项显示页面是在软件出现问题的时候同官方进行设备精准确认沟通的一种比较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44.jpg

45.jpg

用标配的小型螺丝刀拆下底部的条形板,安装SSD硬盘进去。

46.jpg

屏幕左侧的图标区域就会出现一个识别到硬盘的小图标了。

47.jpg

安装好硬盘之后再点进机身存储选项后,之前引导安装硬盘的图示消失,显示硬盘的总容量及已用容量,并有格式化选项。

48.jpg

整个基础开箱介绍部分暂时告一段落,在此处放一张Element S和TT-1共同播放同样音乐内容的图。必须要承认的是,巨大的屏幕尺寸提升带来的直观体验是非常明显且正向的。除了唱片封面的尺寸优势之外,更大的显示区域也为播放内容的具体信息增添了更多的显示空间,其信息在屏幕上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而播放循环方式包括收藏作品等操作功能都可以直接在主屏幕上图显示并触控直接进行操作。在人机直接交互这一维度的优化同样是非常明显的了。

上面用了较长的篇幅还算是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一下TT-1作为一款能够完全有资格接任Element S并在多方面都有着进阶优化的纯数字音频转盘。它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我接下来结合矩声的MA Remote APP来介绍一下。这里面其实也能看到矩声这个品牌在不断吸收用户经验之后本着一切为了用户使用体验的原则所做的努力。

49.jpg

熟悉的界面UI,相信只要使用过矩声产品的朋友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

50.jpg

在流媒体一栏中能够看到我在前面提到的丰富的流媒体在线资源渠道和网盘直接读取。

51.jpg

52.jpg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矩声同国内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QQ音乐达成合作,矩声的MA Player中正式集成了QQ音乐服务。较比之前通过QPlay技术实现的推流,在MA Player内集成的QQ音乐在音质提升与兼容性上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完美保证矩声设备源码播放。在APP中还有专门设置的矩声专区,精选高品质音乐内容以供音频爱好者选择。

53.jpg

MA Player支持vTuner和Radio Paradise广播服务,通过MA Remote APP可以随时收听非常丰富的广播内容。多个地区多种语言绝对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4.jpg

这个发现栏中包括矩声的最新动态还有常规帮助指南和说明书。多讲几句,很多品牌的产品适配应用上其实都有关于品牌的新闻栏目,但是更新的频率和及时性大多数都并不太好。不过矩声目前APP上的动态更新非常及时,也从中能够看出矩声现在对于同用户之间的关联还有消息沟通是非常在意和用心建设的。

55.jpg

Win系统和Mac系统都可以通过局域网与TT-1进行连接。将电脑本地音乐内容添加至TT-1机身存储,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操作对于TT-1机身存储的音乐内容进行更改删除。不同系统如何具体操作在MA Remote APP中相应设备的配置菜单栏中找到文件共享栏目,都有相应的直观指南。

56.jpg

点击遥控小图标进入的使用APP进行机器操作页面。相对于Element元素数播系列比较简单,因为毕竟只是纯数字音频转盘。可以选择音源通道是流媒体还是外接的CD光驱,也可以选择数字输出或者USB DAC模式。这个也不去讲过多了。

57.jpg

文章中间安插一个小彩蛋,这其实也是TT-1给大家的一个小彩蛋功能。这么大的屏幕并不是只有在播放音乐的时候有用处。TT-1的屏幕可以有一个点亮日常显示日期时间的选项,开启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网络时钟,尤其在夜里的时候,路过工作间看一眼就知道时间都不用去看手机,也是挺实用的。

接下来要说说TT-1的声音表现,或者可以直接说就是其作为纯数字音频转盘这个相对简单的身份,对于数字音乐文件传输这项工作完成的合格程度究竟如何。我使用了四款不同品牌的解码放大设备搭配来辅助这项测试。

58.jpg

59.jpg

搭配钰龙的阿修罗解码放大一体机驱动MEZE Elite平板耳机。声底纯净异常,背景深度非常好且均匀,线条感适中带来丝丝入扣的音乐结构与分析。乐感比较突出音乐内容整体性保持水平高优一气呵成的感觉。

60.jpg

61.jpg

搭配Questyle CMA 18解码放大一体机驱动达音科岚,得到的是三频分布相当健康的一种展现。透明度高,人声线条明晰顿挫有致器乐框架牢固,下盘坚不可摧上盘能量贯通。紧密强烈节奏深拍人心。

62.jpg

63.jpg

搭配高登小夜曲无线版驱动SendyAudio的平板耳机孔雀。饱满厚实的声底带出恢弘且完整的音乐骨架。很多微小动态伴随着空气感呼之欲出。

64.jpg

65.jpg

我又使用享声DAM1解码+电源套装搭配不同耳放驱动聆听多款不同耳机之后。这时,我基本已经确定之前使用另外三款一体机的感受了。在每一个不同的搭配之下,我感知最为明显的声音特征,细想下来,就是它那个一体机的显著特征和所驱动耳机的明显声音风格。似乎没有任何强化但是这明显的特征也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消减。

我想了解这一领域的朋友一定能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那就是作为纯数字信号转盘,TT-1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我相信我再更换其他不同品牌型号的产品进行解码放大搭配,整个发展线路一定也还会是这样,它以一种完全中立正常不偏不斜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实现了自己应该起到的全部价值。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说明一下,在前三款一体机搭配的时候,每一个搭配我都用的是不同的传输方式。钰龙阿修罗是通过同轴线连接的;Quetsyle CMA 18是用USB线连接的;小夜曲无线版用的是光纤线进行连接的。这三种连接方式也可以说是目前主流的几种数字信号传输方式。在这几个不同传输方式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式带来的区隔感并不算明显。我又进行尝试了AES和IIS-LVDS接口,大体还是同样的感受。

这能说明TT-1不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字输出接口,而且在传输接口的调教也都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并都在比较优秀的水准之上。

66.jpg

67.jpg

搭配过多个品牌产品之后,自然还是要同自家的产品合体看看什么感受。这适配性就不必多说了。不管是Element X2 Pure驱动HEDD Type20 MK2这一套我目前工作间环境音的标准提供方案,还是搭配X-SABRE 3输出给古早重型卡座驱动经典款耳机。

自从将数字转盘换成TT-1之后,我大体算了一下,我开机播放音乐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明显有大幅增加基本是白天使用音箱而夜晚就戴上耳机。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一款新设备进入工作间之后与我都会产生的短暂蜜月期,但是我细想想这么长时间以来,新设备能令我不断花时间去听的,其实也并不算很多,而纯数字音频前端设备更是绝无仅有。

68.jpg

给矩声的TT-1做一个小的总结。以目前这个产品形态,包括操作逻辑和智能前端联动的UI、易用性、功能提供,再到设计工艺品控和颜值,再深入到音源集成丰富性和通其他品牌适配程度,矩声TT-1纯数字音频转盘横跨这一领域从入门到进阶的,它只能是首选。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总结的话那就会说的稍微多一些了。首先我必须说我们其实不能单纯只看TT-1这一个产品来进行对其的定义。因为矩声同时发布的三款产品中,TT-1只是一款旨在迭代的转盘产品,它的上面还有玩法更加极致的高阶数字转盘NT-1,还有专门为此类产品打造的矩声首款时钟产品SC-1。甚至从这个角度来看TT-1反而是这三者中最不起眼的一款产品。但是在我看来,TT-1却给矩声这个品牌和矩声一直以来的忠实用户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概念传递。这也正是我最开始所提出的这款产品代表着矩声产品和品牌与用户的双向进阶。

一方面,作为蒸蒸日上逐渐开始蜚声国际的国产品牌矩声,在音源这一领域深耕多年。抓准音源这一精确定位之后,必然需要不断在产品角度将这个定位夯实。那么就需要多梯次进阶的产品线丰富起来。在入门级数字音频转盘Element S发布之后这段时间至今,显然仅靠这一款产品是无法进行品牌定位支撑的,TT-1的出现包括更高阶的产品NT-1都是这条线上丰满矩声品牌的骨架型产品。

而在另一方面,从用户角度说,矩声多年来一直有着不少忠实的拥趸。他们从一体机产品驱动耳机的用户逐渐转型,有的朋友开始成为独立数字转盘+耳放用户,有的朋友成为了独立数字转盘+前级用户,也有的用户开始成为矩声的功放用户开始尝试两声道音箱系统。从长远角度考虑,用户必须有成长,才能驱使品牌和产品的成长;而反过来品牌也会带动用户逐渐走向成熟。这种两方面的双向进阶,是一种音频领域独特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双向奔赴。

在矩声的这款产品中,在曾经现在和即将到来的矩声的未来规划中,我看到了这种浪漫,也体会和感同身受着这种奔赴。

注意:matrix-digi.com 使用 cookie 来提供必要的网站功能、改善您的体验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意味着您同意我们的 《隐私政策》 并允许我们使用 cookie 追踪您的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