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和盘托出——「Matrix Audio 矩声」mini-i 4&mini-i Pro 4 全能网播解码器(一体机)

2023.08.02

/uploads/image/2023/08/17/809decb66629a8f2d0bbf2d93599a320.jpg

“当「Matrix Audio 矩声」填补上音质这最后一块短板时,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品牌。”这是在 element 系列二代产品更新时,我无数次向朋友们说过的一个结论。

「Matrix Audio 矩声」过去的音质就多差吗?非也,而是因为其他方面的表现太过突出的前提下,木桶效应会导致它在声音硬素质层面显得不那么突出——但作为一个以网播和解码见长的品牌,即便是考量他家许多配备模拟耳放口直推耳机的音质,依然是有自己的特色所在的,解码的部分中性、杂食,耳放部分所呈现的“力道”不大,但听感的润泽度和耳机适配性却十分不错。

/uploads/image/2023/08/17/ade8384005c2d9d8a973e8e621aa3a38.jpg

后续 element 系列的 i2、M2、X2,在各自价位上即便是和单一功能的解码耳放一体机相比也绝非是那种一耳朵降级的那种、甚至是在听感上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我近期已经把桌面的多媒体无源系统的解码换成了 element X2 和他们自家的 element P2 纯后级功放来使用。

/uploads/image/2023/08/17/8dd041e9ac07b5b55d33a6d51c9eb806.jpg

/uploads/image/2023/08/17/1ad7d33d19084ffcc05dcbd4cd533d31.jpg

mini-i 系列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过了,上一代已经是2020年的事,这次的升级方向很明确,不论是 mini-i 4 还是 mini-i Pro 4,都完全沿用了自家高端 element 系列上的那套操作系统、也完全由 MA Remote 这个 APP 来操控,也就是说「Matrix Audio 矩声」把自家旗舰级机型的操控体验100%下放到了 mini-i 系列的新品上,可以说两款新品都是各自价位上功能最强大、拓展性最优秀的网播/数播产品。

/uploads/image/2023/08/17/4d15fadbfb9289f7a1c719185c1763e1.jpg

/uploads/image/2023/08/17/9fb3ddf7bc886a6cf6e1df87e274d7a2.jpg

/uploads/image/2023/08/17/f257e479bfeb977f331e2a61f83c8368.jpg

mini-i 4 和 Pro 4 的体型和前作相仿、长宽高略小于自家纯数播 element S,比上一代在设计和配色方面会显得更硬朗大气、更有科技感一些,相对不那么圆润的倒角和侧面的格栅设计带来了更直观的辨识度。mini-i Pro 4 是配备了耳放的版本,在前面板有 4.4mm 和 6.35mm 输出,其他方面的绝大部分功能都一致,其中 mini-i 4 仅支持有线网络,而 Pro 4 则为 Wi-Fi /有线双模。

给 mini-i 系列适配上 element 系列的 APP 并不是软件层面的升级,而是需要适配上对应的硬件才行,更多的核心、更好的算力才是能流畅支持到更好 APP 的底层需求,虽然我在这里并不能确定 mini 和 element 的 Soc 是否完全一致,但在实际体验上的流畅度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意味着你能够在几千元的产品上体验到目前几乎业界最好的流媒体 APP 和网播使用体验。

/uploads/image/2023/08/17/0d7bf348f8eff772a7c2f6690480bd27.jpg

「Matrix Audio 矩声」的MA Remote App,其实我之前在写 element i2 的时候有着重介绍过,而且近期某胖纸也在文章里对着 UI 的部分做了一些介绍,我想的是用划重点的方式来讲讲,「Matrix Audio 矩声」的 MA Remote App 到底好在哪儿。

  • 高度的兼容性

不同品牌的统一体验度,不论是手机端 iOS、iPad、还是安卓,乃至我手头的安卓平板,MA Remote App 都具备非常完美的适配性,虽然官方工作人员经常谦虚地说在安卓上的体验度稍弱,但我作为安卓用户一直都用的很舒服。

/uploads/image/2023/08/17/cb9872dd9f422ee7981d7e722fd8c529.jpg

此外,「Matrix Audio 矩声」的 MA Remote App 甚至能够在一些安卓品牌手机内置的应用商店内直接搜索安装,这一点看似容易,其实许多国际大厂都没有能做到,包括但不限于森海、拜雅等耳熟能详的品牌......

  • 0门槛的连接难度

机身本身的屏幕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连接 Wi-Fi,操作流畅、按键大小适中,哪怕是网络白痴都能够快速上手,包括许多简单的设置通过机身屏幕即可完成,自动搜索实现不了的话二维码也可以一扫即连,当然追求稳定性或者有能力折腾交换机和网线的话还是推荐有线模式。

/uploads/image/2023/08/17/e16e02c0d71972c983f4c284a8cefb81.jpeg

  • 美观的 UI 设计

极具高级感的视觉效果,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国产数播品牌所不具备的,即便是和国际大厂相比也不遑多让。

640.png

  • 几乎一应俱全的网播功能

内置了TIDAL、Qobuz、HIGHRESAUDIO 等账号直连和播放功能(索尼精选也快了),而且在内嵌入「Matrix Audio 矩声」的 APP 以后在视觉 UI 上都做了对应的优化,体验不降级。

此外还有丰富的网络串流方式,包括 AirPlay、Roon Ready,以及对我这种网易云重度用户的好消息——全面升级过的 DLNA 播放,几乎和使用内嵌 APP 的时候具备完全一样的播放功能和流畅度。

这是「Matrix Audio 矩声」和网易官方进行合作优化的升级方向,不再容易出现断连、断播、噪声等问题,应该是一个目前许多刚入门网播和台机的用户们来说非常具备吸引力的升级点,其背后的工作量无法追溯,只能说确实是解决了友商们都难以攻克的问题、而且也只有中国本土的企业能做到。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处下笔的地方都觉得我好像在继续夸我之前写过的 element S 或者 element i2 的感觉,比如这块清晰细腻的屏幕和畅快的反应,包括非常好用的原配遥控器,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我一个平时不怎么注重听歌仪式感的人,都很喜欢在用「Matrix Audio 矩声」的机器时选择一首好看的封面分享出去。

我个人平时的高频使用习惯是 USB DAC 模式、内置的 TIDAL 播放、以及网易云 DLNA,之前常用的 Spotify Connect 功能在上了阿根廷 TIDAL 的车以后逐渐被抛弃,但在功能实现层面依然是非常方便。

/uploads/image/2023/08/17/87e6f96f4852b0680cbf318f831512bf.jpg

说回机器本身来。

我过去曾经非常可惜「Matrix Audio 矩声」有那么好的网播体验,却一直没有推出自家的数播产品,但现在有了element S 的存在,我便不再那么惋惜他们家的机器不配备数字输出功能了。

mini-i 4&mini-i Pro 4 依然是开放了同轴、光纤、USB 三种数字输入模式,没有 AES 虽然有些可惜,但在体积层面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模拟输入和输出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右侧,输入层面支持 RCA、输出层面支持 RCA 与 XLR,还有一个用来外接存储设备的 USB-C 口和对电视用户来说非常实用的 HDMI ARC 接口。

就拿我家来说,因为电视是挂壁的,所以很难看清机身上到底有什么接口,各种混在一起的 RCA、AV、COAX 口傻傻分不清楚,说明书更是猴年马月都不知道丢哪里了,但 HDMI 这种就属于一下子就能找到并连接上的,我已经准备拿 mini-i 4 给客厅的电视服役了。

ES9039Q2M 这个 DAC 放在随身领域里都可能被许多人瞧不上,但从结果论来说,其实 Q2M 系列的 DAC 是足以做出旗舰级的声音表现的,而且作为一个新上市的 DAC,「Matrix Audio 矩声」能够快速跟进且完成对它的开发和调教并非易事,毕竟 ESS 家的东西普遍是以高指标和难以“驯服”的数码味著称的。这次 mini-i 系列两款产品在解码的部分比前作都有很大的提升,更加接近一个“抛开数播层面也能在同价位谈音质”的水平。

/uploads/image/2023/08/17/d4897b98d26cf35644110428c34dd7a9.jpg

我家中目前有两套音箱系统,分别是有源的天朗 Gold5 和无源的乐聆 Ryhme3,前者平时是用天鹰座3或者 QA390LE 作为解码前级驱动,后者目前作为日常多媒体箱使用时则接驳的是「Matrix Audio 矩声」自家的旗舰解码耳放 element X2+element P2 纯后级功放。

在替换掉 element X2 时,mini-i 4 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小X2”的感觉,而不是 element i2 那样具备一定油润感的中频,它会更注重两端的质感、以及结像的框架感表现,此时的 Ryhme3 更接近一个监听箱的底子,人声的部分具备中性且准确的表达;在驱动 Gold5 时,音色表现有些介于 QA390LE 和天鹰座3之间,结像的形体感偏小、层次拉的很开,虽然人声的部分没有 390LE 那么好的顺滑度,但和天鹰座3相比的表现来说,除了中低频厚密感以外的绝大部分素质已经是有来有回的水平(钰龙的前级是强项)。

/uploads/image/2023/08/17/907fbaf5d292ac5e0041fdd0a296f9e8.jpg

mini-i Pro 4 直推耳机时的音质老实说我一开始没有抱什么期望,因为 mini-i 系列过去给我的感觉在直推耳机上算是一个“调味机”,知道放大部分的极限素质是短板、索性就往韵味去调嘛,前两天和 ddHiFi 丁工吃饭时他也表示比较欣赏「Matrix Audio 矩声」的机器在模拟味方面的表达,不是那种一位追求昏黄感的、而是具备一定基础的透明度和宽广的声场表现。

/uploads/image/2023/08/17/bbcc4adb9f894d73410485e1a876a913.jpg

展会的时候我发现「Matrix Audio 矩声」还是和往常一样搭配了自家好基友 Meze 家的 109Pro 和旗舰 Elite,但我定睛一看,WTF,ZMF 家的旗舰 Caldera?这个硬茬可真不是那么好出声的,现阶段的新晋顶级平板头戴+参考级的音色表现,即便是用展会上的电源,我发现居然也能够推出非常有力道的框架——没错,是有力道的,为啥我这么笃定?因为我也是 Caldera 用户。也许是出于搭配原因,mini-i Pro 4 在驱动 Caldera 时候的动态和结像表现我甚至都认为不输 QA390LE、包括自家的 element i2,只是在声场宽度层面有所差异,但纵深和立体感表现是完全在线的。

/uploads/image/2023/08/17/2ca5a963f6132ad462f62c20753f506b.jpg

mini-i Pro 4 和解码部分所呈现出来的音色是一脉相承的,有一些接近监听、但是不会显得薄锐或者寡淡的底子,而且两个部分的素质与能量感表现非常协调,不会给你哪个部分明显拖后腿、或者明显优势突出的感觉。

如果和更高级的器材去相比的话,mini-i Pro 4 在声音密度和人声的饱满度方面有所差距,所以在搭配层面我会倾向于本身的框架有一定厚度、或者说略带韵味一些的头戴。

比如近期刚刚上市的和声力宙斯 Elite、以及流行向的 Audeze LCD5,包括搭配性方面完美互补 mini-i Pro 4 的 Tago Studio T301,把 T301 人声的韵味保留的同时还进一步打开了它的声场与透明度。

相反的,mini-i Pro 4 如果是驱动森海 HD800 或者 HIFIMAN Sundara-C 这种中频偏素的机器,显然不仅不搭、还会进一步暴露素质层面的短板,会显得声音框架细小、两端延展差口气。

当然了,虽然我一般不是那种邪教似的“耳塞上台”党,但 LOMO 的文章启发了我,mini-i Pro 4 驱动耳塞的控制力是非常在线的、而且基本上各种旗舰塞和难推硬茬都推的起飞,因为台机上台往往不担心推力,而是需要看音色适配性和耳放部分的控制力,这一点显然是 mini-i Pro 4 的强项。

/uploads/image/2023/08/17/ed61ab55712e93badf2400fd9cfc33e0.jpg

还是那句话,当 mini-i 系列的两款新品具备和「Matrix Audio 矩声」高端产品线几乎一致的产品综合功能体验时,你花4K+/5K+买到的首先是一个同价位几乎业界最好用的强大网络播放器,其次才是一个解码耳放产品,毕竟一台基础的树莓派得多少钱?一台最入门的、带各种XXX认证的网播得多少钱?

如果我告诉你两台机器在同价位的声音也十分能打,那它的性价比之高我相信各位看客心里自然有数,所以我会认为「Matrix Audio 矩声」这次真是把看家本领“和盘托出”了。

这个系列可以说是对同价位竞品的降维打击,当行业里有「Matrix Audio 矩声」这样的品牌存在时,有时候会更加印证分体式系统“多个香炉多个鬼”的道理,如果你不是一个追求极限素质、但在中档价位仍对网播和声音品质有一定追求的用户,完全可以用 mini-i 系列的两款产品来代替同价位任何数播与解码耳放的组合。


注意:matrix-digi.com 使用 cookie 来提供必要的网站功能、改善您的体验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意味着您同意我们的 《隐私政策》 并允许我们使用 cookie 追踪您的访问数据。